谭教授在第四届中韩儒学·人文交流对话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好!
非常荣幸受邀请参加第四届中韩儒学人文交流大会。
我是从事建筑科学技术研究的一名理工学者,也就是说是自然科学的人,儒学人文应该是人文学科范畴,我从来没有设想过这样的场景,在各位人文学者大师面前谈儒学人文,自知才疏学浅,实在是诚惶诚恐。
这次大会给了我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可有幸在交流会上与大家分享自己长年从事的建筑学科与传统建筑的关联认识和体会。
我一直研究的并非宗教文化建筑,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建筑。
传统的中国居住建筑看上去不像宗教建筑那样落下浓厚的儒家思想烙印,但其实也深深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精髓,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其一是顺应自然。
布局与设计顺应地形、绿化等自然环境,达到人为与自然的协调。我过不同气候区域的居民,如西南的吊脚楼、陕北的窑洞、闽南的土楼、草原的蒙古包、高原的碉房、傣家的竹楼等。
其二是师法自然
江南庭院中引入石、木、池,努力将建筑与自然中的山、林、湖、海融为一体。
其三是因借自然
把自然的美景通过窗、阁、亭等引入建筑中,增添人文色彩。一个临江的楼阁可以勾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一个普通的草堂,也可以演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境。
文学者李泽厚在他的《美的历程》一书中对建筑与儒学有很到位的论述。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无论是在社会交往或是建筑文学方面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中的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强调人自身的感受,注重以人为本,尊崇自然的原则,始终贯穿着建筑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
然而,进入物质丰富的文明时代,建筑有时候也会迷失,随着中国高速经济发展,建筑界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与儒学的对称和谐思想相左,过激的追求非对称结构美,追求夸张奢华,不但丢弃了儒学的思想精华,也将加速资源环境的失衡与破坏而不可持续发展。所以,就我的研究领域而言,需要唤起人们再回归理性,继承儒家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肩负起发展绿色建筑科技、造福人类健康可持续居住环境的责任。
今天这样一个大会为文化相近的中韩两国学者提供研究儒学、弘扬文化的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也有幸分享自己的一点粗浅心得,也作为我的致辞。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7.9.20
中国同济大学教授 谭洪卫
第四届韩中儒学·人文交流对话会于 2017.09.20--9.22期间在韩国安东大学和安东地区举办。